近日,蓝思科技(06613.HK)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并开始上市交易,开盘报18.88港元/股,首日股价涨幅达9.13%,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本次发行从递表至挂牌仅用100天,完成全球发售2.62亿股,发行价每股18.18港元,集资额47.68亿港元。
这家国资背景公司,
认购1000万美元
身兼“果链”和“米链”双重供应商身份,蓝思科技港股IPO获国际机构高度认可,香港公开发售获462.76倍认购,国际发售录得16.68倍认购。引入10家基石投资者,涵盖产业资本、国际资管公司、对冲基金、区域投资机构及多策略基金等,认购总额达1.91亿美元(约14.99亿港元)。参与机构包括小米集团、世运电路旗下世运线路版、瑞银UBS、LMR Partners、橡树资本、QRT Capital、无极资本、大湾区、Verition、金涌等。
什么是基石投资者?即在公司港股IPO时,承诺以IPO价格认购一定数量股份的投资者。值得注意的是,蓝思科技基石投资者中,世运线路版为广东国资系上市公司世运电路(603920.SH)的香港子公司,其本次认购金额1000万美元。

蓝思科技基石投资者名单
世运电路创立于1985年,专业生产双面板、多高层板、HDI、软板、软硬结合板、金属基板等线路板,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工业、消费、电脑及周边产品等领域。2024年,该公司由广东佛山市顺德区属国有资本投资公司——顺德控股集团控股,实控人为顺德区国资委。
今年1月,顺德控股集团成为世运电路控股股东后,就表示要借助国有资本的影响力进一步协助公司开拓国内市场,优化客户结构,在新能源汽车、智能家电产业和人形机器人等优势产业实现良好协同发展。时隔半年,顺控集团开始出击,世运电路作为蓝思科技港股IPO的基石投资者,将加强与蓝思科技的业务协同。
固有印象中,多认为蓝思科技主要跟着苹果“吃肉”。事实上,近年蓝思科技已实现多元化布局。2024年,苹果为蓝思科技贡献的营收比重下降至49.5%,智能汽车与座舱业务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同时,2024年,其他智能终端业务(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终端)实现营收14.08亿元,同比增长7.5倍。
“A+H”双平台,
蓝思科技加速全球化
2025年,是蓝思科技A股上市10周年。此时,港股上市的这一关键落子,无疑彰显出“玻璃女王”周群飞的全球化战略加速推进。

蓝思科技
截至2024年末,蓝思科技已在越南、墨西哥、印度等地布局生产基地,形成了覆盖亚洲、北美市场的供应链网络。2024年报中,其提到,2025年将巩固在智能终端全产业链一站式精密制造的领先地位,把握新兴市场发展机遇,进行战略性扩张和优化全球化产能,加深全球布局。
蓝思科技创始人、董事长周群飞表示,到港上市是蓝思“全球化战略”的重要里程碑,公司将以香港为支点,让国际资本与蓝思的智造优势、中国市场深度融合,共享“中国智造”的增长红利。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蓝思科技港股上市募资将重点投向核心技术研发、全球产能扩张及新兴赛道布局;持续加码AR光学、智能感知、新材料等领域研发投入,深化消费电子与智能汽车的协同效应,推动“一块玻璃”从手机、平板向汽车座舱、AR眼镜、人形机器人等场景延伸。
“A+H”双平台架构,无疑将进一步提升蓝思科技的国际品牌形象,吸引更多国际长线资金关注。

2025年初,蓝思科技与智元机器人联合推出的全球首款全栈开源机器人“灵犀X1”广受关注
港股上市潮,原因何在?
事实上,蓝思科技的选择并非个例。
今年以来,港股IPO热潮涌动。宁德时代、海天味业……据统计,2025年初至今,共有46家公司港股上市,累计募资总额达1132亿港元,约合144亿美元,远超2024年全年募资总额(881亿港元),居全球榜首。
“港交所的锣不够用!”7月9日,包括蓝思科技在内的5家公司一起在港股上市,还有超200家企业排队上市。湘股中,军信股份、希迪智驾等亦提交了港股上市申请。
业内人士指出,2025年港股IPO市场热潮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策面上,资本市场持续推进对外开放政策,为A股龙头加速布局H股“添了一把火”。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五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一项便是“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同时,港交所不断优化上市规则,加快审批A股公司来港上市。
对企业而言,筹划发行H股公告中,“全球化战略”“全球化布局”成为高频词。当国内业务达到一定规模后,开拓海外市场成为必然选择。在港股市场登陆后,融资渠道更加多元便捷。企业更多期望“A+H”模式强化国际化布局,开辟新增长曲线。
截至7月11日上午收盘,蓝思科技A股报收22.74元/股,总市值约1193亿元;港股报收19.20港元/股,总市值约1077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