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五月,经济暖意渐浓。
醴娄高速株洲段、城龙高速、零道高速……湖南高速集团各在建项目奋战正酣;
车在景中行,人在画中游……湖南旅游集团“南方列车·潇湘号”满载旅客,开启诗意旅程;
三湘大地,到南海之滨,湖南建投集团施工一线鏖战攻坚,勾勒城市生长的轨迹……
一幅幅画面背后,折射出湖南国资国企的发展“韧”性。

驭势而变

适应市场有韧性
韧,《说文解字》中释义“柔而固也”。
“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
中美“关税战”拉锯,影响会不会特别大?
“公司海外业务已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构建起‘西方不亮东方亮’的区域格局。”中联重科如是答复。2024年,其海外业务收入达233.8亿元,利润贡献超过60%;新兴板块收入占比突破48%。
湖南国资国企的“朋友圈”,一直以开放与合作的方式在拓展。
今年2月初,湖南长沙,湖南农业集团与法国科普利信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在肉品深加工、种猪育种、养殖技术等领域深入合作,进一步做强湖南生猪产业链。
4月初,英国伦敦,湖南钢铁集团与全球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集团签订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协议,携手推动VAMA三期项目落地,在长沙建设汽车用钢全球研发中心。
不止于欧美,湖南国资国企更是在“一带一路”国家持续深耕。
湖南建投集团已有12家子公司成功开拓海外业务,覆盖全球逾50个国家,去年承接海外业务同比增长90%。通过“属地化用工”“产工贸一体化”等模式,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对非经贸发展。
湖南农业集团在非洲创建“卢旺达湖南辣椒产业示范项目”“肯尼亚公共海外仓项目”,积极参与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
迈开腿,“走出去”,适应市场,保持韧性谋发展。
新赛道突破

“弯道超车”显韧性
“卡脖子”难题,是制约众多企业发展的关键瓶颈。
传统矿用卡车靠柴油发动,发动机核心部件需从国外进口,价格贵,到货时间久。
“我们现在以纯电矿用自卸车为主,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湘电集团介绍,2021年,其工程师研发出一种超大电池包,可取代柴油发动机为整车供能,还绿色无污染。去年10月,全球首台套200吨级纯电动矿用自卸车惊艳亮相,是目前市面上载重吨位最大的纯电自卸车,单台车可为客户节约运营成本约500万元。
“换道超车”,在中国擅长的新领域,构建全新竞争力,亦不失为一种韧性。
中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从2013年的1.8万辆,到2024年首次突破1000万辆,已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去年,湖南钢铁集团旗下华菱钢铁汽车用钢销量达364万吨,占品种钢销量的22.2%;高强超轻汽车钢板、一体式后车体骨架及钢制电池包已进入主流供应链。
随着钢铁行业深度调整,华菱钢铁瞄准工业用钢领域高端化转型方向。品种钢销量占比由2016年的32%增加至2024年的65%,由“优钢”向“特钢”领域转型。
今年以来,省国资委坚持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端发力,持续实施省国资“3974”标志性工程,湖南国资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速破局。
一季度,20户省属监管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营收477.71亿元、占比30.43%,同比增长15.26%。
以战新产业实现产业能级跃迁,以发展韧性抵御周期波动,构筑新增长极。
成链起势

夯实产业强韧性
如果说产业链如锦,那“韧性”则为梭,共同织就抵御风浪的经纬。
在湖南“4x4”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省属国企肩负产业链“链主”的重任。
省国资委将2025年确定为“产业转型升级提速年”。湖南矿产集团围绕有色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构建“链主+链条+链生态”三链并重、三链齐发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推进高纯碲、高纯铋产品和锑系催化、阻燃材料产业化、新材料及循环经济产业化等战新产业研究与应用。
湖南钢铁集团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系统实施产线装备数智化升级和绿色化改造,发布全球首个钢铁行业盘古大模型,并在相关工序应用场景落地实施,坚持数智化赋能钢铁主业,推动产业升级。
港航水利集团不断完善涉港航水利全产业链,高效完成港航整合,推进全省28个码头79个泊位实现差异化定位、集约化管理、一体化运营、特色化发展,城陵矶货物吞吐量从5600万吨增至7680万吨。同时,打造智慧港航产业信息平台,推动传统港口向现代综合物流服务商转型。
湖南盐业集团早已不只是“盐”。通过纯碱-电池级纯碱-钠电池正极材料产业链延伸,新型钠电加速储能场景应用,实现“锂钠齐飞”;首支固态电池基金成功落地;已构筑“盐+烧碱+双氧水+热电联产”的完善盐化产业链。
成链起势,强链聚能,以产业韧性锻造硬核支撑。
双轮驱动

做强主体固韧性
面对贸易摩擦挑战,中国以“内需突围”破局。
3月底,《湖南省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发布。4月底,湖南旅游集团联合广铁集团推出的全国首列湖湘主题舒适型旅游列车——“南方列车·潇湘号”启航,“交通线”变“风景线”,“铁路网”升级为“文旅网”,开辟“铁路+旅游+消费”新赛道。此外,该集团还通过非遗+AI、会展+文旅等模式创新,不断擦亮湖湘旅游的“金字招牌”,拓展消费市场新空间。
跨界融合发力,凸显发展韧性。一季度,湖南旅游集团利润总额同比增长9.4%。
消费与交通,如同城市跳动的脉搏与流淌的血液——前者驱动繁荣,后者连接生机。
湖南全力扩大交通有效投资。一季度湖南高速公路完成投资114.7亿元,同比增长71.3%,全力推进19条(段)共1534公里高速公路建设。
醴娄高速株洲段、城龙高速、零道高速……湖南高速集团各在建项目掀起二季度建设热潮。其产业版图早已不只是“湖南的高速”,收购甬莞高速广东惠莞段、菏宝高速河南新长段,每年利润总额近4亿元;省外高速公路管理里程达130公里。同时,目前湖南高速已建成98座光伏电站,高速路网正变身“绿电”基地。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与经营主体形成合力,激活新动能。
据悉,一季度20户湖南省属监管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570.1亿元,同比增长10.6%;利润总额77.48亿元,同比增长25.7%,在全国以及中部地区排名靠前。
其中,12户企业利润同比正增长,湖南高速集团、湖南农业集团、湖南矿产集团、湖南钢铁集团和湖南机场集团等10户企业增幅达10%以上。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个小池塘。”
一方方施工热土,一幅幅产业图景,一幕幕内需消费场景中,我们看到了湖南国资国企正铸造“韧性”护城河,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防线,在转型升级中积蓄新动能。
道阻且艰,但唯有不懈探索实践,方能触及增长的彼岸。